找到相关内容608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志磐《佛祖统纪》的学术特色

    孔颖达(原注:孔子之后)讲《孝经》。大徵名儒为学官·…—学生至三千二百六十员。……于是四方学者:高丽、吐蕃皆遣子弟入学。”   述评:   汉明帝幸辟雍,诸儒执经问难,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以亿万计。...

    张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3157249.html
  • 汉传观音信仰之形成及其对唐宋佛教妇女生活的影响

    ,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11月。   39、陈宏谋撰,《五种遗规》,收于《四部备要?子部》第46册,台北:中华书局,民国55年。   40、陈邈妻郑氏撰,《女孝经》,《百部丛书集成初编》第22辑,...

    吕和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21058007.html
  • 房山石经初分过目记

    欲弘奖风教尔。昔岁述孝经,以为百行之首,故深覃要旨,冀阐微言。不唯先王至德,实谓君子务本。近又赞道德(经),伏知圣祖垂教著(约十字不明)禀训。况道象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为,凡有以理天下之二经,故不可阙也。今...

    林元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21658015.html
  • 汉译佛经中表疑问的语气词“那”

    孝经直解》)  知公如今是死那活那?(《元杂剧三十种?拜月亭》)  选择问或反复问是此期出现的一类新用法。“VP那VP”由《祖堂集》表是非问的“VP那?作摩”形式演变而来。“作摩”在唐五代用来加强质问...

    蒋冀骋|龙国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81858379.html
  • 论唐僧形象的演化

    哪些主要特点呢?  珪璋特达,聪悟不群,是其特点之一。  玄奘年八岁,父坐于几侧口授《孝经》,至曾子避席,忽整襟而起。问其故,对曰:“曾子闻师命避席,某今奉慈训,岂宜安坐。”其早慧如此。“自后备通经典,...

    张锦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85858428.html
  • “以意逆志”:从儒道佛对《西游记》渗透臆测其成书过程

    孝经》等儒家经典,就连无父无母的孙悟空也拿孝道来劝人。可见,儒家伦理道德对小说的渗透。  第二,玄奘取经故事儒家化的主要表现在对儒家政治因素的吸纳。中国本是一个泛神论的民族,动植物甚至是石头都能成为神仙...

    兰拉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91058437.html
  • 邢台名僧传_侠义邢襄

    定州钜鹿曲阳人也。年居童幼异行感人。每见仪像沙门必形心随敬。闻屠杀声相亦切怆胸怀。致使乡党传芳亲缘为之止杀。年登六岁便知受戒。父母强之誓心无毁。寻授章本及以千文。不盈晦朔。书诵俱了。至于孝经论语。才读...消日颂触事申情颂寺破报应记孝经义记三行四去颂诗评并杂集等五十余卷。久行于世。言无华侈。微涉古制。略情取理者久而味之。又凡授法意专行用。有返斯趣者。告曰。原圣人垂教教被行人。人既不行还同不学。有违者驱出。斯又重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01658509.html
  • 论净明道三教融合的思想特色

    志行孝行。时感得斗中真   人号孝悌王,即先王之次弟,明王之兄也。《孝经》云:‘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   斯之谓欤?以兰公孝道之志通于神明,遂降示兰公孝道根本。言‘先王为日中王,明王为   月中王...

    孙亦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1558710.html
  • 清初顺康雍三朝之政教关系

    孝经》、《道德经》及《金刚经》作注,以说明其“三教无阙、共佐王化”的宗教政策。参薛平拴:〈论唐太宗的宗教政策〉,《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2001年3月),页55。  [15] 朱元璋:...

    杨惠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0659590.html
  • 绍洞宗祖业,立默照家风——宏智正觉及其禅法

    ,甚至还引用了《孝经》与“二十四孝”中的故事,从而衬托出家者的报恩方式:“报千生之父母,答万劫之慈亲,三有四恩,无不报矣”。洞山的这种圆融禅法,到了正觉这里也得到了如法的继承,在正觉的开堂之中,往往也...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0759591.html